2021
-
11
-
10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在消化门诊非常常见,由于其症状持续、迁延及重叠,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及早识别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亚型并予以有效干预,将之与器质性疾病准确鉴别,是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误诊、误治的关键。随着罗马IV诊断标准的颁布,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什么是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环境、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中这一类患者并不少见,可占消化科门诊就诊比例的50%~70%。 有研究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考察了多国一般人群中FGID的发病率以及健康损害累积效应。6300名成人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5931人完成了调查。研究发现,有FGID症状的人数2083人(35%),其中36%的症状人群有多个症状。多症状人群精神及躯体状态差、生活质量差、需要药物治疗并且腹部手术的风险提高,多症状功能性肠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低于器质性胃肠疾病患者。 罗马IV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分型有哪些?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按症状区域及特点分为三大组:功能性食管病(包括功能性烧心、食管源性的功能性胸痛、功能性吞咽困难、癔球症)、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嗳气症、恶心与呕吐症、反刍综合征) 、功能性肠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
2021
-
10
-
29
所谓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岩盐气溶胶是指通过干盐发生器持续向空气中释放1-5微米的干盐气溶胶微粒,并分散在气体分散质中,形成干燥、具有高表面能量及高负电荷(6-10MK/M3)的岩盐气溶胶微粒。 岩盐气溶胶疗法是利用矿物岩盐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新兴疗法,是被国际公认的一种非药物、无毒性的绿色医学新方法,对治疗呼吸道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尘肺病、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等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整个呼吸道内表面都分布有黏液和纤毛(鼻孔、咽后壁和声带粘膜除外),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对于呼吸器官和人体有着保护作用。 1、岩盐气溶胶微粒直径为1-5um,可随呼吸自由进入各级细支气管及肺泡,均匀分布于黏膜表面,吸附由于病理原因进入呼吸道的粉尘、病原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等有害物质。 2、岩盐气溶胶微粒的高渗作用,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病原蛋白大量脱水而凋亡,起到消炎杀菌作用的同时,改善呼吸道生物群落的状态。 3、岩盐气溶胶微粒可以使气道黏膜水肿消退,同时调节呼吸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微循环的改善。 4、由于呼吸道的廓清作用增强及肺泡内的湿度改善,改变气道内分泌物的流变特性,使支...
2021
-
10
-
20
10月20日,是钟南山院士的85岁生日。网友感叹,“85岁的钟南山依然健步如飞,神采飞扬。”“和钟院士比起来,他更像个90后。” 你以为的85岁,和钟南山的85岁: 在祝福钟老生日的同时,网友似乎更加关注,如何在85岁的高龄,还能拥有如此健康的体魄?其实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治未病”。 “管住嘴”——吃出来的健康 美国癌症学会研究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仅次于吸烟的致癌因素。因此想要保持健康,合理饮食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科学的饮食习惯是:早饭要吃饱(30%),午饭要吃好(40%),晚饭要吃少(30%)。钟院士曾在《钟南山谈健康》中提到,在饮食方面,他强调早中晚三餐按“3:4:3”的比例分配,强调膳食结构要合理,并要有意识地增加保护性的营养,如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 ·适量与均衡,多样化饮食有益健康 和大家分享一个膳食的原则性问题,就是饮食多样性、均衡,适当搭配,相辅相成。 营养专家也建议,在一周内摄取30种或更多不同的食物,或者在一天中摄取超过12种不同的食物,以平衡成分中潜在的正面和负面的交互作用,使得来自不同食物不同形式的营养素平衡身体整体的营养素。当然,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很难拿个小本本记下,今天吃了几种食物,这周吃了几种食物。这样显得有些教条。大致来说,我们可以将食物进行分类,主要有蔬菜类、谷物类、豆类、...
2021
-
10
-
14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秋冬流感季的到来,对慢阻肺患者又将是一场严酷的考验。气温的降低将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身体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有些患者会出现连续两、三个月的咳痰、气喘,引起慢阻肺急性加重,严重的可出现呼吸衰竭。慢阻肺患者一旦得了流感,更容易发展成重症流感,死亡风险增高。 慢阻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呼吸内科医生对慢阻肺的一个说法“慢阻肺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葬礼”。呼吸衰竭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的主要诱因就是感染,包括感染流感病毒,而慢阻肺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CHEST》2019年研究数据表明: 1、在慢阻肺住院人群中,与无流感患者相比,流感感染患者更频繁地需要机械通气(8.7% vs 5.2%),粗死亡率(9.7% vs 7.9%)和危重监护需求(17.2% vs 12.1%)更高。 2、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流感患者的粗死亡率(11.2%)和危重病的发病比例(18.1%)较高。 流感会引发慢阻肺急性加重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疾病,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等普通感冒症状。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不会蔓延到下呼吸道,但慢阻肺患者有慢性气道炎症,气道屏障功能受损,对病毒抵抗力差,容易蔓延到下呼吸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慢阻肺...
2021
-
09
-
23
情绪与胃肠疾病密切相关。 医学发现不良情绪会诱发胃肠道疾病,长期的情绪不良会直接导致一系列胃肠功能疾病。心理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会导致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的改变,出现消化不良、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有研究发现,胃癌与不良情绪有紧密关系。 “胃肠情绪”这一观点不仅被现代医学研究、实验证实,也被从古至今的生活经验验证。人们常用胃肠名称来表达情绪,用“寸断肝肠”表达伤心;“牵肠挂肚”表达思念;西方的谚语“在肚子里选择最佳方案”“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来的”等。 这是因为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统协同支配和调节。胃肠道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大脑),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毫不夸张地说,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胃肠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出现“情绪化”反应。 功能性胃肠病,很常见,很磨人。 在医学上,疾病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器质性疾病是指组织或器官存在着真实的病变;功能性疾病是指无组织或器官病变,但存在功能性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是由生理、环境、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功能性胃肠患病率不断攀升,普通人群的发生率达到 23.5%~74%,占日常消化内科门诊 50%左右。 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嗳气、胃轻瘫、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