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09
-
04
9月到来,许多家长都欢呼:“神兽”终于开学了! 然而,开学季也是入秋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早晚温差变化较大,是病毒、细菌易繁殖的季节,而儿童抵抗力较弱,有些孩子因体质差或家长护理不当,容易患小儿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学生开学,家长们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孩子们在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教室里,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 小儿肺炎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在我国住院儿童病种中占比65%,位列第一。秋冬季节的空气比较干燥,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地方就是肺部,病毒细菌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继而引起肺部的炎症。 一聊起肺炎,尤其在新冠疫情还未褪去的当下,家长们都是透露着各种不安。是的,肺炎是最让家长们提心吊胆的一种病,因为婴幼儿极易感染。和新生儿肺炎不同的是,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患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感冒、水痘等疾病的孩子也很容易发生肺炎。肺炎并发症的严重性是远远高于肺炎本身的症状损伤,严重的肺炎会使孩子出现心功能不全,甚至造成死亡。 儿童肺炎怎么自我排查? 1、体温升高 通过抚摸额头、测量体温,可以发现孩子的体温变化。小儿肺炎大多发烧,而且多在38℃以上,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下子。但发烧时间长短,并不能作为判断肺炎的唯一依据,还需结合其他几方面判断。 2、呼吸困难 患了小儿肺炎,一般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或喘,呼吸困难。如果...
2020
-
09
-
01
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让“气溶胶”这个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看不见”、“飘得远”、“传播病毒”等标签也让很多人一时间谈之色变。气溶胶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你或许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你闻到的其实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根据其形成来源的不同,颗粒大小相差巨大,通常在0.01~100微米之间。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海水飞溅扬入大气后而被蒸发的盐粒、细菌、微生物、植物的孢子花粉、矿物燃料的燃烧物质、车辆排出的废气等等,都属于气溶胶。 气溶胶的特性 1、具有胶体性质,越小的颗粒,空气的黏性作用就越明显; 2、气溶胶质点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3、布朗运动非常剧烈,当微粒小时具有扩散性质;当微粒大时,沉降显著。 气溶胶可见吗? 粒径一微米的气溶胶,也就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大小,肉眼是不可见的。但是气溶胶颗粒可散射或吸收太阳光,因此,只要颗粒足够大,就可以被肉眼看到。这也是使天空成为蓝色,太阳落山时成为红色的原因。大气中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降水、小粒子间的碰聚、凝聚、聚合和沉降的过程。 气溶胶疗法 气溶胶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医学上,气溶胶疗法多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所...
2020
-
08
-
03
对于许多关注健康的朋友来说,岩盐气溶胶疗法,也就是盐疗,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岩盐气溶胶疗法是利用干燥的岩盐气溶胶微粒的物理、化学特性达到治疗效果。作为非药物疗法,国外最早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成人及儿童哮喘、肺气肿、祛痰等。实验成果表明,岩盐气溶胶微粒直径为1-5um,可自由进入各级分支的支气管以及肺泡,均匀分布于黏膜表面,吸附由于病理原因进入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有助改善肺功能,提高人体机体免疫能力。 早在19年10月,南京宽诚科技已经领取了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核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产品列表中包括了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岩盐气溶胶治疗仪,也就是西纳舒盐溶胶治疗仪,这是一款便携式、可移动式岩盐气溶胶治疗仪。 事实上,岩盐气溶胶疗法最早起源于欧洲,并已在欧洲特别是在一些北欧国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治疗呼吸道疾病、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以及皮肤病等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加快,引发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哮喘、尘肺病、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岩盐气溶胶疗法被引入国内,同时还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业态一直呈现出积极的趋势。 现如今,通过各大医院的临床研究,国内已经在岩盐气溶胶疗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宽诚科技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岩盐气溶胶治疗仪研发、生...
2020
-
07
-
28
为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尘肺病防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2020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职业健康工作会议部暑和《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康复点)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本次试点工作从2020年7月开始,至2021年11月底结束。各地要在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尘肺病患者集中的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底数,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尘肺病患者人数多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开展试点工作。按照“康复站为主,康复点为辅”的原则,依托现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建设康复站或康复点,为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包括临床诊断的尘肺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点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两个指南提出的“七个一”和“六个一”的标准要求,研究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康复点)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试点建设的场地、人员、设施、设备、药品、培训等内容,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尘肺病康复站(康复点)试点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试点工作主体责任和岗位人员责任。通过国家尘肺病康复技术指导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技术指导,各...
2020
-
04
-
30
如果常看电视,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和肠胃有关的药物广告都常常提到“增强胃动力”这一疗效。但是你真正地了解什么是胃动力吗?胃动力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人体是世界上设计最为精妙,最为复杂的“机器”。而消化系统,就是这部机器的“发动机”。所谓胃动力,就是指胃部肌肉的收缩蠕动力,主要表现在胃部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频率两方面。简单来说就是胃运动的快慢和力度。 正常情况下,胃是保持着某个运动节奏和强度的,但当胃动力发生障碍时,就会出现另外的三种情况: (1)胃动力低下。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况,难怪我们总是听到“增强胃动力”的口号。胃动力低下主要表现为胃部运动速度减慢,收缩幅度减弱,进而造成食物在胃里待太长时间。所以胃动力不足的人会老感到吃下的食物难以消化、腹胀、稍微吃一点就撑。 (2)胃动力亢进。这是由于胃较之正常时候蠕动更快、收缩力更强造成的。胃动力亢进一方面容易导致食物通过胃肠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由于胃肠的过度收缩,容易引起胃肠内压力增加,食物不易通过。如此长期下去很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弥漫性食管痉挛等其他肠胃疾病,同样不可小视。 (3)反流。顾名思义,指的是胃内容物也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食物是随着胃肠的规律运动自上而下行走的,但当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时就可能出现反流,伴随反流而来的还常有呕吐、咽喉烧灼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