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疾病首先要排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的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等),明确没有肝胆胰等器官病变的情况下才能诊断。一般来说,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在体格检查以及评估有无报警症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一步选择相关的辅助检查。
现有胃肠道疾病诊断中,主要依靠胃肠镜检查、常规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器质性病变。
1、胃肠镜检查
消化内镜是消化道疾病诊断的最佳手段,电子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排除器质性疾病目前认为最首选的检查就是电子胃肠镜检查。
电子胃镜检查能及时发现患者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电子结肠镜能够发现炎症性肠病、肠息肉、肠道癌症等常见疾病;而胶囊内镜、小肠镜能及时发现小肠出血、小肠肿瘤等器质性疾病。
2、常规生化检查
常规生化检查作为传统的检查方法,以其方便、价廉的优势,在诊断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例如三大常规中的大便常规,可提示有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感染等疾病,尤其是粪便病原学检查,不但可诊断肠道感染,并能进一步明确感染的病原学情况。
3、影像学检查
X线、腹部超声、CT、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很好地发现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钡餐造影能够发现食管癌、胃癌、胃溃疡等器质性病变;腹部超声能发现肝肿瘤、肝脓肿或其他不明原因的腹部肿块。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没有任何痛苦的体表诊疗新方法——胃肠电检测。宽诚科技的生物反馈胃肠动力仪通过电极片作用于体表胃肠起搏点,自动采集人体胃肠电信号,通过专用软件对所采集的胃肠电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客观反映患者胃肠的蠕动情况及胃肠动力的强弱。
该诊断方法无创无痛,可与消化道内镜、X线钡餐等形态学检查相互参照,为胃肠道疾病的综合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胃检测界面
肠检测界面
生物反馈胃肠动力仪除了具有胃肠电检测分析的功能,还具备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的功能。它基于“胃肠起搏”基本理论,采用新型治疗波形,模拟人体正常的胃肠电信号,作用于胃肠起搏点,并叠加穴位刺激,从而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调节胃肠蠕动节律趋向正常化。经过多中心临床治疗观察,生物反馈胃肠动力仪在治疗功能性便秘和餐后不适综合征时的有效率高于80%,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诊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