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过消化道不舒服的经历。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多数是所谓“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常见的不适症状,如嗳气、反酸、上腹部烧灼感、隐痛、腹胀等等,如果经过常规检查不能发现能够解释临床表现异常的原因,就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50%~70%。还有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或引发食管来源的症状,被称作胃食管反流病。
尽管病因和发病机制能够解释症状的原因,事实上也属于广义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这类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是胃肠运动紊乱和胃肠道对不良刺激的感受反应过度敏感。因此,也被称为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
该病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发病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约有1/3的个体曾有胃肠道不适的经历。消化科专科门诊中,功能性胃肠病的比例占50%~70%。二是疗效不理想。由于导致或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症状多样化,导致症状的详尽病理生理学机制不明确,目前缺乏根治的药物或方法。三是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明显。容易造成患者的困惑和恐病心态。四是患者反复就医,占用大量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
诱发或加重功能性胃肠病的因素分三类:
一是心理和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会引发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酶分泌减少和排泌异常,引起胃肠运动不协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人们受到的精神应激因素增多,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睡眠质量的下降(入睡困难提示焦虑情绪;易醒提示抑郁情绪)、兴趣爱好改变(兴趣减少或丧失,常提示情绪低落或抑郁),全身多个系统症状或不适常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与情绪问题有关。
第二个影响胃肠道功能引发不适的是饮食因素。甜辣生冷食物、咖啡浓茶常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引发饥饿痛、嘈杂、灼热感等胃酸相关症状,粗粮、豆制品、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往往引发胀气、绞痛等胃肠动力紊乱相关症状。
第三个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是温度环境,腹部或身体受凉往往引发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的症状几乎都没有对疾病性质指向性的特征,所以单从症状,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因此没有就诊之前,非处方药实验性治疗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胃肠动力紊乱和胃肠内脏高敏感,针对这些发病机制,胃肠起搏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作用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胃肠动力治疗仪正是采用这一原理,通过电刺激,促使紊乱的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以恢复正常节律,从而达到治疗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目的。目前胃肠动力治疗仪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